请输入楼盘名搜索

五岭镇2023年村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“守好良田不抛荒 粮食安全不心慌”

来源:党政办 2023-08-15 10:07:00
452

  近年来,五岭镇以党建为引领,充分发挥村(居)民代表在乡村治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,深入开展村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,樟桥村65名村民代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、县决策部署,不等不靠、有力有序推进抛荒整治,严守耕地红线,牢牢端稳手中的饭碗。2023年,全村耕地抛荒整治任务全部完成,22亩抛荒田变成了希望田,有效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。

  强化组织引领,确保治“荒”有力。该镇发挥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优势,释放党建动能,推动抛荒整治工作紧起来、实起来、硬起来。政策撬动。引入县科技专家服务团结合村民代表,“一对一”与农户对接,“点对点”提供种子、技术、农机等服务。同时,加强种粮补贴资金监管,确保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,切实解决农户实际困难。2022年,全村共发放各项农业补贴44.5万元、涉及698户,开办农业“微讲堂”4期,开展田间技术指导11次,持续掀起了抛荒治理、种粮增收的热潮。支部和村民代表带动。坚持把支部建在耕田上,组建了一支26人的巡田队伍和63人的村民代表,深入田间地头,开展实地核查、登记造册。由支部和村民代表牵头召开村民理事会,研究制定耕地调整方案,固化形成村规民约,约定村集体土地依据实际情况“9年一次大调整,3年一次小调整”,对连续2年及以上弃耕抛荒的,由村集体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。全村共摸排抛荒地图斑17块、面积22亩,完成整治17块,进度100%。加大宣传力度。深入开展“村民代表率先认领抛荒地”示范活动,带动群众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宣传,坚决遏制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倾向。目前,全村村民代表共认领抛荒地图斑17块,开展“屋场会”“板凳会”宣讲21场,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。

  强化系统施策,确保治“荒”有方。发挥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主体作用,强化分类处置、系统施策,全力抓好土地资源盘活利用。建设高标准农田。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并实施“宜机化”改造、灌排设施提升、耕地质量提升“三大”工程,因地制宜建设了集中连片田、丘陵楼梯田、公路沿线田三个示范点,及时修复损坏的农田基础设施。2022年来,累计投入专项资金90万元,建设高标准农田652亩,维修农田灌溉设施6处,惠及良田1300亩。促进高效率流转,各村民代表按照农民自愿、平等协商、签订合同、合同备案的程序,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。目前,全村共流转土地95宗,面积221亩,全部签订了流转合同。强化高效能治理,村民代表充分考虑群众意见诉求,实行“一户一策”“一地一策”,探索“农户自种、亲友代种、村委流种”的耕管模式,用足用活各项惠农政策,快速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。发展集中型规模经营,建成了杨家山、郴沙洲等示范种植基地。2022年,全村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358.24亩,较去年增长2.2%,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粮食生产“成绩单”。

  强化发展意识,确保治“荒”有效。自深入开展村(居)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以来,把抛荒治理与乡村振兴、城乡建设、生态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,切实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。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,村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大力引进在外乡贤、种粮大户承包抛荒地,建立一批村企共富阵地,帮助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。截至目前,该村引进农业企业3家,带动群众就业0.11万余人次,增加群众收入66多万元。为城乡建设腾出空间,积极盘活土地资源,促进土地占补平衡,为宜章城乡建设发展腾出更大空间。2022年来,建成耕地恢复等土地开发项目1个,完成入库耕地指标42.82亩。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,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骨架,推动田、水、路、林、村综合整治,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截至目前,该村共整治受污染耕地1000亩,综合利用率达100%,实现了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统一,被评为宜章县平安村。